昌都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政府信息公开

昌都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2023年度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 2023-11-24   浏览次数:   【字体:

2023年全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及各级涉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站紧紧围绕“稳定面积、提高单产、改善品质”的总体要求,以科技为支撑,推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发展战略,对可持续发展农业质量标准、农民增收等各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积极开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科技培训、科普宣传、技术交流等各项工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现将2023年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全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有序开展

(一)农用物资调运及到位情况。为确保今年全市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资的充足供应,我站早安排、早部署、早落实,主动作为,有效保证了全市春耕春播工作的顺利开展。2023年全市共计调运各类良种382.85万斤,主要包括:青稞良种267.48万斤,一是采购“藏青2000”良种35.78万斤(其中:原种1.50万斤、一级种34.28万斤);“喜拉22号”良种56.96万斤(其中:原种4.02万斤、一级种52.94万斤);“藏青3000”良种18.60万斤(其中:原种2.10万斤、一级种16.50万斤)。二是采购“冬青18号”良种4.64万斤(其中:原种0.44万斤、一级种4.20万斤)。三是在我市洛隆、边坝、丁青、左贡、芒康、八宿、察雅等县调运“藏青2000”二级种18.00万斤、“喜拉22号”二级种94.50万斤、“藏青3000”二级种39.00万斤。小麦良种4.03万斤。采购“山冬7号”原种0.18万斤、一级种3.85万斤。油菜良种5.00万斤。采购“拉孜小油菜”油菜良种5.00万斤。高产优质早熟玉米3.00万斤。采购玉米种“玉源7879”3.00万斤。马铃薯良种103.34万斤。采购“青薯9号”脱毒马铃薯原种103.34万斤。共计采购化肥8040吨,农药22.918吨,商品有机肥1.8万吨,积造农家肥137万吨;今年已于春播前全部发放到群众手中。

(二)农作物播种及产量情况。2023年,全市完成农作物种植面积91.96万亩,其中:粮食总播种面积达70.2万亩(其中:青稞总播种面积达57.4万亩),经济作物面积达11.74万亩(其中:油菜4.61万亩、蔬菜7.13万亩),饲草料总播种面积达10.02万亩; 2023年粮食总产量20.36万吨(其中:青稞产量17万吨)、经济作物产量12.504万吨(其中:油菜籽产量0.454万吨、蔬菜产量12.05万吨)、饲草料产量6.86万吨。

(三)良种繁育推广工作执行情况。2023年全市共计推广麦类作物良种面积约56.74万亩(其中:青稞良种种植面积53.74万亩)。一是青稞良种:青稞“藏青2000”23.6万亩、“喜拉22号”26万亩、 “藏青3000”1.5万亩、“藏青320”1.5万亩、“冬青18号”0.5万亩、“山青9号”0.25万亩、“黑青稞”0.4万亩;二是小麦品种“山冬7号”2.99万亩,全市麦类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青稞良种覆盖率达93%以上。

(四)种植业科技项目实施情况。一是全市今年共建设麦类作物良种繁育田40000亩(其中:一级良种繁育田2751亩、二级良种繁育田37249亩),一级良种繁育田含“藏青2000”500亩、“喜拉22号”1340亩、“山冬7号”64亩、“冬青18号”147亩、“藏青3000”700亩;二级良种繁育田含“藏青2000”11428亩、“喜拉22号”17639亩、“山冬7号”1282亩、“冬青18号”1400亩、“藏青3000”5500亩;二是实施测土配方肥效试验示范48万亩、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田48万亩(其中:卡若区5.25万亩、察雅县3.17万亩、左贡县3.55万亩、芒康县6.6万亩、洛隆县6.37万亩、边坝县3.5万亩、八宿县3.1万亩、丁青县8.39万亩、贡觉县3.61万亩、江达县4.46万亩)。

(五)试验示范工作情况。一是我站充分利用近两年的试验示范成果,初步筛选出青海春油菜甘蓝型杂交油菜“青杂7号”“青杂15号”“青杂9号”,分别在卡若、察雅、左贡、芒康、洛隆、八宿、边坝、丁青、江达、贡觉县(区)进行试验示范0.14万亩;二是在10个粮食主产县(区)开展自治区级耕地质量监测点;三是在左贡、芒康两县开展化肥利用率试验田2个;四是在贡觉、八宿开展商品有机肥增肥替代试验;五是在卡若、贡觉、左贡商品有机肥厂开展抽验检测工作;六是开展国家级耕地质量监测点1个;七是在丁青县色扎、协雄、尺牍3个乡(镇)开展“我帮农民建良田实践活动”,根据当地土壤pH酸碱度,推广示范弱酸性商品有机肥2000亩。

(六)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情况。今年以来,我市卡若区发生虫害(黏虫)面积1801㎡,完成防治面积1983㎡,主要采取铁证、叫停药剂防治,其余县(区)未发生农作物重大病虫害。

(七)耕地质量等级变更调查与统计工作情况。完成10个粮食主产县(区)“3414”田间肥效试验和八宿、贡觉两县商品有机肥增施与替代试验及化肥利用率等试验的土壤、植株样品的采集与制作工作,共采集土壤样216份、植株样432份,截至目前正在开展市级样品接收与数据统计及送样化验工作。11个县(区)正在开展178个点位的耕地质量等级变更调查与统计工作,预计在12月中旬完成该项工作。

(八)农技人员素质教育培训情况。一是我站共组织科技人员115人次,技术服务组21个,深入全市各县(区)根据不同作物和群众需求,坚持专业化、技能化、标准化的要求进行培训,培训采取“知识讲解+实地实训”的方式。共计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害监测及绿色防控(草地贪夜蛾)、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与良种推广等技术培训65场,培训乡镇技术员、科技特派员、农技人员4256人,发放技术培训宣传资料1万余份,服务群众7万余人。接受农技咨询服务600人次,出动农技人员43人次,及时为农民提供各项农技服务工作,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好评。二是根据《西藏自治区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实施方案》(藏人社厅发〔2012〕127号)和《西藏自治区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项目实施办法》(藏人社发〔2017〕166号)规定要求,为提高基层农技人员的综合素质与服务能力,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今年,我站组织全市11县(区)基层农业技术员70人参加培训。发放相关知识手册350本。

(九)一、二级良种繁育田及绿色高质高效田的病、虫、草害防治、去杂去劣、收获精选等指导服务情况。(1)检查种子田的隔离情况,防止因外来花粉污染而造成的纯度降低;(2)检查种子生产技术的落实情况,特别是在种子生产过程中去杂、去劣情况。通过田间检验,提出去杂去劣的建议,保证严格按照种子生产的技术标准生产种子;(3)检查品种的真实性和鉴定品种纯度,判断种子田生产的种子是否符合种子质量要求,防止低纯度的种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4)开展田间检验工作,为种子质量认证提供依据。由我站牵头,组织各县(区)农技推广部门科技人员,对各级种子田的田间纯度、净度和产量等指标进行初验,初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初验合格后,向区农牧厅申请良繁基地终验。(5)全面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工作方针,进一步加强对大田青稞、冬春小麦及各类农作物的病虫草害预测预报工作。

(十)“三秋”工作情况。(1)科学组织秋粮收获,充分发挥农机在秋收中的作用,引导农民科学把握收获时间,做到颗粒归仓,特别是良繁田的种子收获工作上严格把关,督导群众做到单收、单打、单储。(2)秋收后结合农机深松作业及时组织农牧民群众做好秋耕秋翻工作,确保来年农业丰产丰收。(3)根据全市秋冬播种计划,提前做好种子的供给调运工作,抓好农资供应监管工作,认真开展秋冬播技术指导服务工作。(4)防抗减灾工作落实到位。根据我市气象资料显示,每年的7月以后是洪水、干旱、冰雹、霜害高发期,我站要结合实际及时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各县(区),督导落实各项防抗减灾工作的落到实处,确保全市粮食生产安全。

二、农业科研工作有序推进

2022年至2023年,承担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4个,分别为:《高产优质型农作物育种项目》《2023年青稞新品种(系)培育项目》《西藏青稞轻简高效栽培技术应用示范项目》《2023年西藏青稞轻简化提质增效生产技术》;承担市级科技项目2项,分别为:《藏东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建设项目》《昌都市特色青稞品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承担本级财政项目6项,分别为:《藏东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中心》《世界第三极云朵玫瑰繁育基地建设》《农业外来物种普查》《高原生态桑院士专家团队创新中心运行项目》《科研专项》《食用菌制种基地运行项目》。

(一)粮油作物

1、冬青稞试验及示范情况。

一是2023年冬青稞区域试验参与试验总计有4个品系(加对照),2008-20091216、2011-20120945、2012-20131259、果洛(CK)。试验地占地面积为0.50亩。通过试验数据分析2011-20120945 品系亩产量达337.19kg/亩,相比对照果洛增产72.94%。产量在本年度所有参试品种(系)中居第一位。该品系在抗病性方面抗黑穗病、白杆病、条纹病和锈病。第三重复感染4级白粉病。在抗倒伏性方面,抗倒伏;二是冬青稞示范试验总计4个品种(品系),试验品种(品系)为示范1、示范2、示范3、示范4,试验的总面积4亩。通过试验数据汇总,示范1折合亩产428.33千克/亩,产量居于第一位。示范3折合亩产307.78千克/亩,产量居于第二位。

三是配置冬青稞杂交组合48份,已收获25份杂交组合,2023年9月28日已播种。

2、春青稞试验及示范情况。

一是完成春青稞新品种(系)区域试验参9个,分别为08-1277,08-1325,17-0036,苏拉青1772,苏拉青38163,19101,15114,2022青39,藏青2000(CK)。面积1.18亩,2023年区试品种中除2022青39以外,其他品种产量均比对照藏青2000要高,产量最高的是15114的292.37千克/亩;二是完成春青稞示范试验品种(品系)2个,分别为13004、藏青2000(CK),面积2亩,2023年参与春青稞示范试验的两个品系产量如下:13004实际产量为305.2千克/亩,藏青2000实际产量为303.8千克/亩;三是完成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裸大麦(青稞)16个新品种(系)的穿梭试验,分别为CQK-05、CQK-02、康18705、龙稞7号、龙稞8号、0628、0349-1、BQ15048-1、14-712、14-831、新稞1号、新稞2号、13-6927、13-3492、13-5171-7、藏青2000(CK)。

3、本地青稞试验及示范情况。

一是完成麦类作物白粉病抗性鉴定材料94份。二是种植青稞杂交后代材料200多份。三是在察雅县香堆镇示范种植15亩察雅黑青稞,在丁青县觉恩乡示范种植15亩小蓝青稞。四是完成“西藏青稞轻简高效栽培技术应用示范”项目昌都点工作,在卡若区、洛隆县示范种植春青稞藏青3000,面积为1100亩(卡若区550亩,洛隆县550亩)。五是完成“2023年西藏青稞轻简化提质增效生产技术”项目10个青稞品种的播种工作。六是完成春青稞新品系CQK-05在八宿、丁青、类乌齐、左贡四县的小面积示范种植,面积100亩。

4、春小麦试验及示范情况。

一是2023年完成春小麦新品种(系)区域试验4个,分别是182889、182538、174556、对照为山春1号,2023年参与区试品种中,产量最高的是182538的334.61千克/亩,相比对照增长25.94%。其次为182889的317.94千克/亩,相比对照增长19.67%。再次为174556的274.03千克/亩,相比对照增长3.14%。最后为山春1号的265.69千克/亩;二是2023年完成春小麦新品种(系)示范试验3个,分别是163355、163659、对照为山春1号,2023年参与春小麦示范试验的三个品系产量如下:163355实际产量为318.91千克/亩;163659实际产量为252.94千克/亩。山春1号实际产量为225.19千克/亩。

5、冬小麦示范情况。

一是2023年冬小麦示范试验参与试验总计有4个品系(加对照),分别为:自治区农科所:142838、11657、11582、山冬7号(CK)。试验地占地面积为4亩。通过试验数据分析11582品种(品系)亩产量为364kg/亩,相比对照增产17.8%。产量在本年度所有参试品种(系)中居第一位。抗病性:该品系抗黑穗病、白粉病、条纹病和锈病。抗倒伏:该品系在本年度无倒伏;二是为筛选出适应昌都市种植的丰产、优质冬小麦品种。利用引进的优质种质资源以及本地种质资源作为亲本母本开展杂交育种,配置冬小麦杂交组合60份,已收获43份杂交组合,2023年9月28日已播种。

6、油菜试验及示范情况。

一是完成2023年至2024年春油菜新品种(系)区域试验工作,鉴定品系分别为164010(白)、177004(甘)、177118(甘)、188085(白)、188028(甘)、187067(甘)、50Y9(甘)、15049(甘)、095213(甘)、藏油3号(CK)、山油2号(CK)。经测产分析50Y9(甘)亩产190.75千克,比对照山油2号(甘)ck增产18%,比藏油3号(白)ck增产65%,产量占第一位。15049(甘)亩产173.25千克,比对照山油2号(甘)ck增产7.0%,比藏油3号(白)ck增产50%,产量占第二位。177004(甘)亩产165.0千克,比对照山油2号(甘)ck增产2%,比藏油3号(白)ck增产43%,产量占第三位。二是完成2023年至2024年春油菜5个品系示范15013(甘)、50C2(甘)、166052-1(白)、山油2号(甘)(CK)藏油3号(CK)工作。种植面积5亩。根据试验结果实际称重得出:150131产量最高,达到137.8公斤/亩,山油2号达到135.6公斤/亩,50C2达到130.3公斤/亩,166052-1达到121.5公斤/亩,藏油3号达到112.65公斤/亩;三是完成青海引春油菜品种浩油11号(白)、青油21号(白)、藏油3号(CK)示范工作,种植面积3亩。浩油11号平均产量97.5kg/亩,较藏油3号减产13.33%;青油21号产量98.2kg/亩,较藏油3号减产12.7%;藏油3号产量为112.5kg/亩。

7、亚麻试验及示范情况。

完成2023年全区亚麻新品种3个品种的示范试验,分别为:陇亚14号、陇亚15号、陇亚17号,面积3亩,经测产分析,陇亚17号产量128.5㎏/亩,产量居第一位,陇亚14号产量125.3㎏/亩,产量居第二位,陇亚15号产量122.6㎏/亩,产量居第三位。

8、荞麦试验及示范情况。

通过全区荞麦资源普查、收集与征集,利用全国荞麦区域试验、资源交流等方式引进优质、高产、加工性能优异的苦荞、甜荞新品种在昌都市农科所进行品比试验,筛选出适合昌都市生态条件,具有丰产性、适应性、抗病性与营养价值高的苦荞、甜荞新品种,作为昌都市荞麦产业发展后备品种。

一是参与甜荞引种试验品种(品系)总共10份。都从西北农林大学引进,分别为西农T1351、西农T1925、西农T1208、西农T1401、西农9926、西农T1106、西农T211、西农T1311、西农T1904、西农T1204。试验播种面积0.63亩。通过田间观察与试验数据分析,西农9976品系产量95.34 kg/亩,在所有参试品系中排第一位,具有推广价值。西农T1351、西农T1401花期较长,达到30天以上,花颜色桃红,具有观赏价值,可作为观赏植物在国道318线旁种植;二是参与苦荞引种试验品种(品系)总共13份。其中西北农林大学引进7份,分别为西农K1103、西农K1203、西农K1002、西农K1107、西农9904、西农K1106、西农K1206。从四川西昌学院引进苦荞品种6份,分别为九江苦荞、西荞9号、西荞5号、西荞6号、西荞7号、贵多苦。试验播种面积0.82亩。通过田间观察与试验数据分析,西农K1103品系产量210 kg/亩,西农K1206品系产量190kg/亩,在参试品系中居于第一位和第二位,具有推广价值;三是在八宿县开展甜荞冬青稞复种示范种植,种植面积20亩,7月15日播种,已于9月20日收获,生育期67天。在农科所于2023年5月10日种植,2023年8月8日收割,生育期90天,田间测产量为67.51 kg/亩。

(二)蔬菜及食用菌。

1、蔬菜试验及示范情况。

依托与天津市农科院合作科技援助项目《西藏昌都农业科技园区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及市财政《科研专项经费》,持续深入开展蔬菜新品种引进筛选示范及智能温室科普示范。累计育成蔬菜种苗5万余株,共60个品种,其中辣椒品种12个、黄瓜品种5个、茄子品种4个、甜瓜品种5个、羽衣甘蓝6个、彩色花菜5个、芹菜3个、生菜6个、小白菜5个、特色蔬菜品种9个。日光温室试验示范辣椒、番茄、茄子、甜瓜、黄瓜等蔬菜品种25个,约计5亩筛选出适宜昌都市种植的蔬菜品种9个(番茄2个:津粉608、津粉201;辣椒2个:航椒8号、科陇309;黄瓜3个:驰誉中华、津美翠童、津美11号;甜瓜2个:金利、雪龙);智能温室科普示范蔬菜品种43个,其中番茄10个、芹菜3个、生菜5个、小白菜5个、羽衣甘蓝6个、彩色花菜5个、特色蔬菜9个,约计10亩。为蔬菜种植户免费提供蔬菜种苗2000株,发放生物菌肥、有机肥共3000kg,集中科普活动中为农牧民发放白菜、萝卜、辣椒等蔬菜良种800余包,蔬菜栽培技术手册150余册,受益农牧民群众达1000人以上。

2、马铃薯试验及示范情况。

一是脱毒马铃薯原原种、原种繁育工作:对丁青当地马铃薯品种,开展脱毒种苗繁育,并成功建立脱毒马铃薯原原种、原种繁育体系,原种繁育面积1亩,繁种1588.806kg;二是良种繁育工作:在昌都市农科所试验地种植C12(品系)、 合作88、剑川红、丽薯6号、宣薯2号、青薯9号等6个马铃薯品种(品系),种植面积3亩,繁育良种6786.95kg。三是生产示范:在贡觉县哈加乡哈加村示范种植马铃薯新品种合作88、丽薯6号、宣薯2号、青薯9号8亩。宣薯2号田间测产1600kg/亩,在当地表现较好,深受当地农牧民喜爱。

3、食用菌试验及示范情况。

一是示范贝母组织培养,并成功将组培材料进行扩繁至30余份;二是依托《菌种厂运行》项目引进示范食用菌新品种6个,其中黑木耳新品种1个,示范种植7500包,合计1.5亩,共计生产鲜木耳805.75斤,干重65.73斤;榆黄磨新品种1个,示范种植1000包,共计生产1569.60斤;金耳新品种1个,示范种植400包,累计生产160斤;秀珍菇新品种1个,示范种植400包,累计生产320斤,大球盖菇新品种2个,示范种植2亩;三是完成《食用菌制种厂建设项目》验收,并成功生产平菇菌袋2120包、羊肚菌菌种5000余包;四是联合天津农业科学院申报自治区重点研发及转化项目一项《适合高海拔地区食用菌品种选育及高效设施栽培技术的研究》。

(三)经济林木。

1、桑树方面

一是以西藏高原生态桑产业发展院士专家团队创新中心为依托,西南大学蚕桑纺织与生物质科学学院为技术支撑,昌都市农科所联合市林业和草原局卡贡乡苗圃基地完成了对引进桑树(5个品种,320亩)的田间管理、品种筛选工作,部分品种经测算,亩桑产果量达700kg;二是西南大学蚕桑纺织与生物质科学学院相关人员在昌都开展桑树种质资源调查及采样工作,收集桑树地方品种、嘉陵30号、嘉陵40号桑叶共39份,桑果4份,土样28份,水样2份,正在开展营养品质分析,计划年底出具总结性报告;三是为加快桑产业发展,我所已与西南大学对接,开展桑产品研发工作,预计12月底见成效。

2、葡萄方面

一是参与实施《芒康葡萄—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项目》,对芒康县南部三乡葡萄种植户进行技术指导,该项目已顺利完成验收;二是完成设施鲜食葡萄示范基地两座大棚葡萄(6个品种:醉金香、白玫瑰、夏黑、新郁、华葡玫瑰、红提)田间管理、数据记录、品种筛选等工作,现阶段已筛选出适合昌都本地栽培品种三个(醉金香、夏黑、红提),其中红提产量预计可达1500kg/亩;三是积极申报科技项目,现已申报市级科技项目《昌都设施鲜食葡萄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申报项目金额100万元。

(三)农作物种质资源方面

以市级科技项目《藏东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建设项目》为依托,总投资232万元,现阶段正在建设种质资源核心库一座,该项目的实施,对全市农业生物种质资源有效保护、评价和利用,以及优异种质材料创新和高效利用具有重大意义。截至目前:共收集到种质资源610份。

三、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服务方式

按照农业科技服务人员专业科学搭配、合理编组,建立“专家定点联系到县、农技人员包村联户”的工作机制和“专家+试验示范基地+科技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采取手把手、面对面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对全市各县(区)、乡镇农业科技人员和农牧民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乡镇农业科技人员联合组队共同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全程帮助农牧民群众解决农牧业生产实际问题,实现全市11个县(区)农业技术全覆盖。

(二)服务内容

一是围绕农产品有效供给开展服务。以保障粮食特别是青稞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中心任务,实现提质增效,特别是在青稞增产、农牧民增收上攻坚克难,以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实施重大项目为具体措施,聚集创新资源、重点强化协同创新、明确责任分工、狠抓措施落实,合力推动稳定粮食安全。

二是围绕农业重点产业开展服务。加强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推介最新创新成果,提高成果的集成配套水平。围绕农业产业发展重点领域、重点任务、重点环节,强化科技创新作用,推广生态、绿色、高效、安全农业适用技术。

三是围绕急需关键技术开展服务。集中优势力量,围绕优质高效品种推广、病虫害防控、农业机械等关键技术开展服务。加快构建高效绿色种植模式和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强化支撑引领主导产业发展的技术供给。

   四、2024年工作计划

(一)提前做好2024年农资调运筹备工作。早安排,早部署,提前做好2024年全市农药、化肥、种子等农用物资的需求统计和订购工作,确保明年订购的农用物资及时到位。据统计2024年全市预计订购化肥8040吨、预计订购农药22.918吨、调运良种1914.25吨,目前农资采购及调运相关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确保明年春耕备耕农用物资足量按时到位。继续在十一县(区)开展178个点位野外调查与土壤采集工作,将对作物产量、耕地养分等变化进行统计分析,撰写年度监测报告,对实施前后的土壤变化进行对比,提出耕地质量保护的措施和对策。

(二)狠抓种植业科技项目,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严格按照年度计划做好2024年全市种植业目标任务、良种推广、良繁一、二级种子田建设和测土配方施肥、高产创建示范等种植业各项工作。2024年全市预计粮食播种面积及推广良种推广面积和2023年保持稳定,拟计划推广麦类作物良种 56.74万亩(其中:青稞良种53.74万亩),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2024年全市计划建设一、二级良繁种子田4万亩、计划实施测土配方面积48万亩、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面积48万亩。

(三)持续加大政策宣传,深入推进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深入推进农业技术推广培训工作,结合我市实际,利用农业专家优质资源,组织11县(区)农推站技术人员、138个乡镇农牧综合服务中心技术员、1142个村居农牧民科技特派员在各县(区)举办专业技术培训班。充分利用电视、微信、抖音等媒体媒介,大力宣传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提高了农牧民群众的知晓度和科学种田;通过邀请农技专家、召开现场演示会、举办培训班等开展宣传,提高农牧民群众科学种田工作,做到用技术指导群众,用示范带动群众,用效益吸引群众,多措并举,全方位推进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实施进度。

(四)组建专业化统防统治队伍。通过政策引导,部门组织,示范带动、引导等途径转变群众思想观念,积极组建多种形式的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队伍或组织,逐渐扩大机械化、专业防治队伍规模。同时根据现代化农业发展需要,在每个粮食主产乡(镇)有各乡(镇)科技特派员带头,至少组建一支10人规模的重大病虫害应急防治专业化队伍,努力培养一支用得上、拿得出、打得赢的专业化队伍,迅速、准确、有效地应对重大流行性病虫害,确保粮食增产、农牧民增收。

(五)持续抓好防抗灾工作,确保粮食安全。严格按照组织上高度重视,行动上充分准备,措施上严谨周密的要求,加大对灾害易发区防抗灾工作的检查指导力度,密切注视各种灾害的发生,尤其是草地贪夜蛾和蝗虫等病虫害;严格落实“草地贪夜蛾”预警监测排查工作,同时持续做好在卡若、江达、洛隆、丁青等蝗虫常发区的预测预报工作,切实防止蝗虫灾害的发生;增强对雹灾、旱灾、涝灾、病虫灾等的防范意识。

(六)实行乡(镇)农牧技术人员包村包片制度并纳入年度考核范围。不断强化全市乡(镇)农牧综合服务中心人员的办事效率,使其形成一个更加勤政、务实、高效、专业化的农业工作战斗集体,保证农业等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加大技术支撑力度,市、县、乡、村技术人员在春播前至年底,要在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必须不定期蹲点包片负责;积极组织县、乡、村科技人员开展“藏青3000”“藏青2000”“喜玛拉22号”等农作物的培训,促进种植农户“科学种田”意识遍及每村每户。

昌都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2023年11月22日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