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昌都市种植业科技项目验收工作圆满完成
2025年08月29日 10时57分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本文】
2025年昌都市种植业科技项目验收工作圆满完成
——昌都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验收组赴卡若、芒康、洛隆、丁青等十个粮食主产县(区)开展2025年种植业科技项目验收
为坚决扛稳抓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全面确保粮食稳产增产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昌都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于2025年8月11日至22日集中开展种植业科技项目市级验收工作,分批次赴卡若、芒康、洛隆、丁青等十县(区),通过“资料核查+实地测产+问题破解+指导建议”的全流程方式,全面检验项目实施成效,为农业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一是多方协同联动,构建全链条验收体系。验收工作由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牵头组建市级验收组,各县(区)农业农村局、农牧科技推广服务中心、乡(镇)农牧综合服务中心技术人员及项目区农牧民群众全程参与,形成“市级统筹、县乡协同、群众参与”的验收格局。验收范围涵盖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良种繁育及推广、粮油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科学施肥增效、青稞“一喷多促”、农作物绿色统防统治、“3414”田间肥效试验点、自治区级耕地质量保护监测点、“党政一把手”责任田、青杂油菜新品种试验示范等重点项目,实现种植业科技项目全覆盖。
二是聚焦核心指标,实地检验项目实效。验收组通过“听汇报、查资料、看田间、测产量”的方式,从严从实评估项目成效。良种繁育见成效:在一、二级良种繁育基地抽验中,全市十个粮食主产县(区)以麦类作物为主的种子田纯净度均达到《全区麦类作物良种统繁统供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指标要求,其中:一级种子田“藏青2000”平均纯度为98.88%、净度为98.62%,“藏青3000”平均纯度为99.21%,净度为98.62%,“喜拉22号”平均纯度为99.59%,净度为99.48%;二级种子田“藏青2000”平均纯度为96.81%,净度为96.73%,“藏青3000”平均纯度为98.08%,净度为97.37%,“喜拉22”平均纯度为97.45%,净度为96.78%。一级良种繁育田:“藏青2000”平均理论产量达341.19公斤/亩、“藏青3000”平均理论产量达345.87公斤/亩、“喜拉22号”平均理论产量达359.39公斤/亩;二级良种繁育田:“藏青2000”平均理论产量达338.22公斤/亩、“藏青3000”平均理论产量达353.18公斤/亩、“喜拉22号”平均理论产量达354.84公斤/亩,种源质量稳定达标,为来年生产筑牢种源根基。粮油绿色高产高效显成果:粮油绿色高产高效创建与化肥减量增效行动落地见效,经实地抽检,全市粮油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田青稞平均产量达到380.81公斤/亩(其中:“藏青2000”平均产量达369.75公斤/亩,“藏青3000”平均产量达375.18公斤/亩,“喜拉22号”平均产量397.51公斤/亩)“山冬7号”平均产量达423.98公斤/亩,验收面积及产量均达到自治区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和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项目验收标准,增产效果显著。试验示范规范化:“3414”田间肥效试验示范点选址科学、记载完整、对比明显,为科学施肥提供了扎实数据支撑;自治区级耕地质量保护监测点运行规范,为耕地地力提升积累了基础资料。
三是靶向破解难题,助力农户提质增收。针对实地核查中发现的青稞倒伏、籽粒不饱满、空穗率偏高、杂草防控难等问题,验收组创新采用“问题导向+靶向培训”模式,结合当地耕种习惯、田间管理方式及气候特点,从品种特性、播种密度、水肥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逐项分析原因,现场演示科学管理技术,手把手指导农户优化种植流程。通俗易懂的讲解和实用的解决方案,得到农牧民群众一致认可,有效打通了农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
四是明确方向再发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实地验收,种植业科技项目各项技术指标均达标,验收组针对下一步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严格落实种子田去杂去劣工作,规范良种“单收、单打、单储、单运”流程,提前谋划收购,保障种源纯度,为农业生产把好源头关,同时抓紧、抓实、抓好“三秋”工作,充分发挥农机在秋收中的作用,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