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政府信息公开

昌都市2025年上半年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25-06-09   浏览次数:   【字体:

昌都市2025年上半年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工作总结

2025年上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为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现将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强化粮食安全保障,推进关键技术推广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上半年,全市完成粮食播种面积86.74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0.01亩、推广“喜拉22号”“藏青2000”“藏青3000”及“拉孜小油菜”良种面积59.68万亩,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推广完成一级种子田面积约0.25万亩,二级种子田面积约3.45万亩;完成推广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面积48万亩;完成测土配方施肥面积48万亩。农作物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5%以上,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5%以上解决机播精量及半精量播种、雀麦草综合防治等6项技术难题。

(二)确保种子安全,良种调运工作有序推进

一是从日喀则市江孜、白朗、拉孜3县种源地调运115.34万斤(其中:“喜拉22号”一级种59.28万斤、“藏青2000”一级种25.96万斤、“藏青3000”二级种26.10万斤及“拉孜小油菜”4万斤),切实保障了全市一二级良种繁育田的供种需求;二是为充分发挥我市良种繁育田的增产增效潜能,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途径,推动乡村振兴,从昌都市卡若、洛隆、边坝、丁青、八宿、左贡、芒康、贡觉、江达9县(区)二级种源地调运良种163.71万斤(其中:“喜玛拉22号”142万斤、“喜玛拉23号”6万斤、“藏青2000”18.2万斤及“藏青3000”16.09万斤),累计项目区种植农户增收491.13万元,为我市青稞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打破了我市良种收购工作的瓶颈,实现了9个粮食主产县(区)种植农户自繁良种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跨越性转变。上半年,累计调配种子279.05万斤。

)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升农民科技素质

围绕粮食生产、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良种繁育等新技术等主导产业及技术服务,积极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上半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1期,培训农技人员、科技专干、农业农村专员、农民586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6000余份。同时,充分利用微信息技术服务群,开展农业技术咨询服务,解答农民技术咨询56余次。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1.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一是向十个粮食主产县(区)发放40%砜吡草唑(心马)除草剂0.05吨,并积极协调配合药剂厂家技术人员完成9个县(区)心马除草剂试验,共计77亩。二是结合2025年农牧业科技下乡技术包保工作任务,继续加强科学安全用药知识技能培训和服务指导,在关键节点组织开展科学安全用药有关培训活动,定期开展农药使用风险隐患排查。三是全力做好全市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和防控工作,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损失,实现“虫口夺粮”促丰收。加强监测预报预警,于5月13日开始启动农作物病虫害监测双周报制度,目前暂未发生病虫害。四是积极督促左贡、芒康、八宿、江达、洛隆、卡若等县树牢“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理念,按照“早谋划、早预警、早防治”思路,以迁飞性害虫主要发生危害区为重点,适时开启高空测报灯、蝗虫监测点设备等,做好虫情监测发生动态

2.加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项目,一是在卡若、察雅、贡觉、江达、洛隆、边坝、丁青、左贡、芒康、八宿10个粮食主产县(区)建立“3414 ”田间肥效试验10个,完成了11个耕地质量监测点建设工作。二是完成测土配方施肥面积48万亩,完成开展商品有机肥增施及替代试验2个化肥利用率试验2。三是完成肥料质量监督抽查工作。上半年,共抽查已在我市登记生产的商品有机肥3家,化肥4种批次,做到了生产企业、重点经销企业抽检全覆盖,目前所抽样品正在进行送检工作。四是在洛隆、边坝、丁青3县开展“三新”集成示范0.5万亩。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动成果转化应用

为深化农业技术推广,提升特色农产品产量与品质,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扎实推进青稞、食用菌、葡萄等作物科学研究项目的技术包保工作,通过示范种植、日常管理与精准技术指导,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半年,已完成1200亩青稞(藏青3000、喜拉23)种植,28500包食用菌(营养包)生产,9.5亩鲜食葡萄的示范种植,累计覆盖17个乡镇、20个行政村,惠及农户142户。

二、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有待完善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基础设施薄弱,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技术推广手段落后,影响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

(二)农民科技素质有待提高

部分农民文化程度较低,对新技术、新成果的接受能力较弱,科技意识淡薄,制约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农业机械化推广受到环境制约

因受山高谷深、耕地分散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影响机械作业的适用性和效率。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农作物田间管理工作

根据各县(区)实际,适时深入各县(区)、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群众农作物田间管理提供全程技术指导服务工作。采取举办培训班的方式、印发各类技术资料等多种形式加强田间管理的技术措施,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效率。

(二)加大农民科技培训力度

围绕农业产业发展需求,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生产技能。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训,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三)持续推进良种繁育田田间管理工作

继续加强对我市一、二级良种繁育田及绿色高质高效田的病、虫、草害防治、去杂去劣、收获精选等关键环节进行全程跟踪指导服务。一是检查种子田的隔离情况,防止因外来花粉污染而造成的纯度降低;二是检查种子生产技术的落实情况,特别是在种子生产过程中去杂、去劣情况。通过田间检验,提出去杂去劣的建议,保证严格按照种子生产的技术标准生产种子;三是检查品种的真实性和鉴定品种纯度,判断种子田生产的种子是否符合种子质量要求,防止低纯度的种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四是开展田间检验工作,为种子质量认证提供依据;五是全面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工作方针,进一步加强对大田青稞、冬春小麦及各类农作物的病虫草害预测预报工作。

(四)持续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进一步加大绿色防控技术、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技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开展农业生态修复,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2025年上半年,我站在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下半年,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努力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为全市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西藏昌都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2025年6月9日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