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政府信息公开

昌都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暨下半年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 2024-06-20   浏览次数:   【字体:

                                                                      

上半年,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面履行农业技术推广职能,充分发挥专业技术服务指导优势,以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效能为目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组织到位、措施有力、效果明显,提升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服务能力,加大优质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示范展示和推广力度,现将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组织情况一是今年以来,我站多次召开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部署会、推进会,传达上级农业生产工作精神和目标任务,将今年推广的麦类作物良种面积任务压实到各县(区),多次派驻包保技术服务组深入全市各县(区)、乡镇开展科技服务工作,以实际行动助力春耕春播,全面推进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二是根据全市各县(区)农业生产工作情况,地域分布情况,我站及时成立了由高、中级农艺师带队的包保技术组7组,共计21人,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下蹲各县(区)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工作,具体分组情况为:边坝洛隆组、卡若组、八宿组、察雅组、左贡芒康组、丁青类乌齐组、贡觉江达组。包保技术组全程帮助农牧民群众解决农牧业生产实际问题,实现全市11个县(区)农业技术全覆盖。

(二)物资调运情况:今年全市共计调运订购化肥8040吨(其中:尿素4161.3吨、磷酸二铵2076.55吨、复合肥1666吨、复混肥136.15)农药24.2638吨;二是调运良种277.4万斤,卡若、八宿、左贡、芒康、贡觉、边坝、丁青7县(区)自行收购良种54万斤(供大田生产用种),精选包衣后全部投入生产。采购高空测报灯1台、草地贪夜蛾专用诱捕器1200套(包含桶型诱捕器和草地贪夜蛾防治性诱芯)、草地贪夜蛾诱芯1500根)。

(三)良种推广完成情况:完成推广麦类作物55.52万亩,青稞良种覆盖率达94%以上,推广完成一级种子田面积约0.25万亩,二级种子田面积约3.45万亩;完成推广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面积48万亩;完成测土配方施肥面积48万亩。

(四)试验示范工作情况:一是针对筛选出青海春油菜甘蓝型杂交油菜“青杂7号”“青杂15号”“青杂9号”,分别在察雅、贡觉、洛隆、边坝、丁青5县进行试验示范0.14万亩;二是在十粮食主产县(区)完成“3414”完全试验10、校正试验10;商品有机肥增施及替代试验2;化肥利用率试验2;三是在10粮食主产县(区)开展自治区级耕地质量监测点;四是在洛隆、卡若开展化肥利用率试验田2;五是在贡觉、八宿开展商品有机肥增肥替代试验;六是在卡若、贡觉、左贡、边坝商品有机肥厂开展抽验检测工作;七是开展国家级耕地质量监测点1;八是开展自治区级耕地质量监测点10;九是开展农户施肥监测600户;十是在洛隆县格亚村(试验地块面积1.5亩)、边坝布扎村(试验地块面积1亩)开展了针对雀麦心马(40%砜吡草唑悬浮剂)封闭除草试验;十一是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技术集成推广0.9万亩;十二是在芒康、左贡、八宿、丁青、江达、卡若、边坝、洛隆8县(区)开展大骠马(禾本科除草剂),锐超麦(阔叶除草剂)田间药效试验。

(五)农技人员素质教育培训情况:一是我站共组织科技人员56人次,技术服务组7个,深入全市各县(区)根据不同作物和群众需求,坚持专业化、技能化、标准化的要求进行培训,培训采取“知识讲解+实地实训”的方式。共计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害监测及绿色防控(草地贪夜蛾)、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与良种推广等技术培训60场,培训乡镇技术员、科技特派员、农技人员2000余人次,接受农技咨询服务126人次,出动农技人员113人次,发放技术培训宣传资料3000余份,服务群众2万余人次。

(六)病虫害防治情况:根据全市虫情发生防治情况,截至目前,已累计防治面积达6000亩。

(七)农业科学研究工作情况

1、青稞:春青稞完成共9个品种(系)、占地面积总计1.18亩的区域试验。完成共2个品种(系)、占地面积总计2亩的试验示范。目前田间长势良好,已完成相关记载工作。完成国家大麦体系18个试验材料、占地面积0.5亩的穿梭试验,完成春青稞新品系扩繁3个。冬青稞完成冬青稞区试4个品种(系),冬青稞示范试验2个品种(系)。

2、小麦:春小麦完成共4个品种(系)、占地面积为0.43亩的区域试验。完成3个品种、占地面积为3亩的示范试验。冬小麦:完成冬小麦区试6个品种(系)。完成示范试验5个品种(系)。

3、油菜:完成2024年春油菜区域试验,11个品种(系)播种,生育期(出苗、抽薹)记载。完成2024年春油菜示范试验共5个品种(系)的播种,生育期(出苗、抽薹)记载。种植面积6.8亩。

(一)食用菌、果蔬方面

1、食用菌上半年,农科所共计引进羊肚菌、大球盖菇、天麻、香菇、平菇等品种共计10余种,试验种植面积6亩左右,并完成平菇、香菇、木耳、黄耳、鸡腿菇、黑皮鸡枞、袖珍菇等7个优良品种的二级菌种转接总计两批次400余试管、1000余袋。在我所组培室初步完成本地羊肚菌、黑木耳的分离、纯化工作,为下一步开展袋料栽培、大面积示范等工作奠定基础。

2、果蔬:蔬菜:上半年智能温室集中育苗番茄、辣椒、芹菜、生菜、小白菜等共计育成48个品种,共计3万余株,番茄基质栽培示范7个品种,水培示范芹菜、生菜、小白菜等共计23个品种,日光温室示范种植小白菜、油麦菜等叶菜10个品种,累计示范面积12亩。马铃薯持续开展本地马铃薯脱毒苗组培保种工作,共计4批次;引种示范种植马铃薯品种6个,1个当地马铃薯品种原种繁育,共计种植面积约4亩。玉米:完成6个参试玉米材料的品种比较试验播种,试验面积180平米,完成玉米新品种元华9号的试验示范,试验面积1亩。葡萄:在农科所科研基地完成两座温室鲜食葡萄的田间管理工作,以科技项目《昌都设施鲜食葡萄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为依托,在卡若区、类乌齐县、边坝县、洛隆县示范种植鲜食葡萄10亩,7个品种。

(八)科研项目、课题实施方面

一是《藏东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建设项目》: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基础建设工程。二是《西藏自治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青稞产业技术体系昌都综合试验站》:在卡若区实施不同播量机播比较试验,在卡若区、芒康县实施河谷区域品种鉴定筛选9个,在洛隆县实施高寒农区品种鉴定筛选5个,并在以上三个县(区)开展藏青3000示范工作,合计200亩。三是《西藏草业时空拓展技术模式创新与示范项目昌都草原区人工草地饲草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发放燕麦草种子20.5吨,尿素8吨,在丁青县和贡觉县种植燕麦草青甜1000亩,在丁青、贡觉、卡若区试验种植黑麦草、紫花苜蓿4个品种,目前已出苗,长势良好,已采集土样开展检测工作。四是《昌都市特色青稞品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已发放尿素2吨,磷酸二铵1吨,有机肥2吨,复合肥1吨和除草剂4箱,发放察雅黑青稞2500斤,丁青小蓝青稞3000斤。察雅黑青稞在察雅县香堆镇种植100亩,小蓝青稞在丁青县觉恩乡种植100亩,现已出苗。五是《藏东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中心项目》:目前工作完成种质资源收集10份。种质资源种子更新40份。六是2024年青稞新品种(系)培育课题》:完成种植春青稞杂交F1代组合材料53份观测,完成种植春青稞F3代组合材料56份观测,完成种植春青稞F4代组合材料96份观测,完成种植春青稞F5代组合材料30份观测。完成云南南繁基地育种材料优选与加代扩繁7个品种(系),种植面积5亩。完成引进春青稞2个品系适应试验14-7207、14-6929的播种。种植面积1亩。七是昌都食用菌制种基地运行项目》:完成香菇、平菇的菌袋生产共计20000袋左右,开展了平菇、香菇的制种、接种工作。引进优良蜜环菌生产种1000余瓶,天麻萌发菌栽培种600余袋。在农科所试验基地及周边开展羊肚菌、大球盖菇试验示范工作,均成功出菇,目前处于产量统计阶段,平菇、香菇的制种现阶段处于菌种萌发状态。

(九)科技服务与政策宣传方面

依托各类科研项目、三区人才、技术包保,上半年,农科所技术人员共计开展青稞、蔬菜、葡萄、食用菌等方面的科技下乡服务累计30余人次,服务群众数量累计400余人次,服务农户、合作社、小微企业等累计15余家。宣传青稞高效栽培技术、设施及露地果蔬种植管理技术、食用菌栽培管理技术等,为进一步科学普及种植、推广优良品种、转变种植结构贡献力量。

二、主要做法

(一)服务方式

按照农业科技服务人员专业科学搭配、合理编组,建立“专家定点联系到县、农技人员包村联户”的工作机制和“专家+试验示范基地+科技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采取手把手、面对面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对全市各县(区)、乡镇农业科技人员和农牧民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乡镇农业科技人员联合组队共同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全程帮助农牧民群众解决农牧业生产实际问题,实现全市11个县(区)农业技术全覆盖。

(二)服务内容

一是围绕农产品有效供给开展服务。以保障粮食特别是青稞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中心任务,实现提质增效,特别是在青稞增产、农牧民增收上攻坚克难,以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实施重大项目为具体措施,聚集创新资源、重点强化协同创新、明确责任分工、狠抓措施落实,合力推动稳定粮食安全。

二是加强蝗虫、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结合全市农作物监测预警点位,积极协调维修技术人员,对我市左贡、芒康、八宿、江达四县5处高空测报灯进行专项检修维护,确保测报灯正常运行,以主要发生危害区为重点,开启高空测报灯、布设性诱捕器,做好青稞、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全生育期监测发生动态,强化科学安全用药指导,组织应急防治,全力遏制蝗虫、草地贪夜蛾暴发成灾,为实现“虫口夺粮”促丰收行动下好“先手棋”。

、下一步工作重点安排

(一)加强各类农作物的田间管理工作

高度重视田间管理工作,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指导。根据各县(区)实际,及时组织技术团队深入到各县(区)、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群众农作物田间管理提供全程技术指导服务工作。采取举办培训班的方式、印发各类技术资料等多种形式加强田间管理的技术措施,提高技术到户率和入田率。

(二)做好蝗虫、草地贪夜蛾的监测、预报工作

一是高度重视草地贪夜蛾监测防控工作,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决克服侥幸麻痹心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二是进一步加强对各县(区)、各乡镇农技人员整合测报力量,增加监测频率,做好性诱剂、测报灯诱测和大田普查,加大监测防控力度,及时掌握防控主动权。三是严格虫情报告制度。在继续开展田间虫情普查的同时,协同各县(区)及时做好周报告制度,及时进行害虫鉴定。四是进一步加强对草地贪夜蛾科普宣传培训力度,形成群测群防的良好态势。

(三)做好全市一、二级良种繁育田及绿色高质高效田的青稞、冬春小麦及各类农作物的病虫草害防治工作

继续加强对我市一、二级良种繁育田及绿色高质高效田的病、虫、草害防治、去杂去劣、收获精选等关键环节进行全程跟踪指导服务。一是检查种子田的隔离情况,防止因外来花粉污染而造成的纯度降低;二是检查种子生产技术的落实情况,特别是在种子生产过程中去杂、去劣情况。通过田间检验,提出去杂去劣的建议,保证严格按照种子生产的技术标准生产种子;三是检查品种的真实性和鉴定品种纯度,判断种子田生产的种子是否符合种子质量要求,防止低纯度的种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四是开展田间检验工作,为种子质量认证提供依据;五是全面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工作方针,进一步加强对大田青稞、冬春小麦及各类农作物的病虫草害预测预报工作。

(四)紧、抓实、抓好“三秋”工作

一是科学组织秋粮收获,充分发挥农机在秋收中的作用,引导农民科学把握收获时间,做到颗粒归仓,特别是良繁田的种子收获工作上严格把关,督导群众做到单收、单打、单储。二是秋收后结合农机深松作业及时组织农牧民群众做好秋耕秋翻工作,确保来年农业丰产丰收。三是根据全市秋冬播种计划,提前做好种子的供给调运工作,抓好农资供应监管工作,认真开展秋冬播技术指导服务工作。

(五)提前谋划、扎实做好防抗减灾工作

根据我市气象资料显示,每年的7月以后是洪水、干旱、冰雹、霜害高发期,我站要结合实际及时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各县(区),督导落实各项防抗减灾工作的落到实处,确保全市粮食生产安全。增强对雹灾、旱灾、涝灾、病虫灾等的防范意识。

(六)持续推进基础科研试验任务

做细做全各类农作物种植试验的田间管理、数据记载、秋收考种、总结汇报等常规工作。开展本年度春青稞杂交育种工作,完成杂交组合80余份,选育出适宜昌都市生态环境的青稞新品种一个,参加2025—2026年全区区域试验。

昌都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2024年6月20日

                                                   

昌都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2024620日印发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
友情链接: